A A A
列印此頁
目錄
 
從四個關鍵項目學會學習
3C 專題研習
 
本章是《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的其中一章,內容如下:
3.1 背景
3.2 本章目的
3.3 專題研習用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
  3.3.1 專題研習的特質
  3.3.2 專題研習與學科知識學習
  3.3.3 透過專題研習提升學習能力
3.4 規畫學校整體課程中的專題研習
  3.4.1 規畫原則
  3.4.2 有利於推行專題研習的因素
  3.4.3 專題研習的模式
3.5 專題研習的實施
  3.5.1 進行專題研習的三個階段
  3.5.2 實施專題研習的注意事項
  3.5.3 專題研習的評估
3.6 對學校的支援
參考文獻
 
 
3.1 背景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學校推行四個關鍵項目的成效日見顯著。而在推行專題研習方面,學校受課程改革學與教範式轉移帶動,教師已不只是指導資料搜集,學生提交的亦不再是拼拼湊湊的剪貼簿報告。較之過去,教師的知識基礎及帶領研習的能力日見提升。教師會多以探究的問題作為起始,並加入學生已有認知、年紀和智性發展所需等考慮,有計畫地帶領學生探索求知。以小學生來說,專題研習普遍已成為學生必然經歷的學習過程;透過研習活動,學生不單增進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能力,他們的探索好奇心、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至學習態度亦有所增益。
專題研習有透過個別學科、跨學科或超學科等不同形式推行,而於常識科推行甚為普遍。現時,學校在推行專題研習已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亦樂於與友校彼此分享。本冊子檢視現時學校推行專題研習的進展,並朝着幫助學生邁向自主學習的目標,為學校如何運用現有優勢,進一步發展專題研習,作出建議。
 
 
3.2 本章目的
 
* 檢視現時學校推行專題研習的進展
* 闡明「專題研習」的策略和規畫
* 總結「專題研習」的有效實施
* 幫助學校反思成效,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建議
 
 
3.3 專題研習用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
 
3.3.1 專題研習的特質
 
* 專題研習是一種有效的學與教策略,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並作自我反思。
* 專題研習通常以富挑戰性的問題或難題作起始,讓學生在某時段內,以協作或個別的形式對特定的主題進行研習,包括計畫、研讀和作出決定。
* 透過多樣化的研習活動,專題研習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把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態度結合起來。這些學習活動亦往往涉及其他關鍵項目,例如,從閱讀中學習及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同時亦對培養學生的品德甚有助益。
* 在專題研習中,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同樣重要。
 
3.3.2 專題研習與學科知識學習
 
* 專題研習和學科知識的學與教,二者相輔相成,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專題研習提供學科學習以外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更大的學習空間,進行自主學習。
* 學科課程通常根據主題、課題、學習內容的先後次序來組織。一般而言,專題研習透過學習領域所提供的情境進行學習,而沒有固定的學習內容,其發展亦不一定有固定的序列。學校可以按校情和學生的能力與需要,讓學生通過豐富和真實的學習經歷進行研習。
* 在專題研習中,學生可以從不同渠道取得多樣化的學習材料,以豐富在學科方面的學習。
 
3.3.3 透過專題研習提升學習能力
 
* 專題研習是促進學生發展共通能力的有效途徑,即: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研習能力。
* 專題研習主要培養學生在難題處理、資訊管理及個人管理三方面的能力,大致歸納如表3.1所示。
   
  表3.1 專題研習主要培養的三方面能力
 
類別 說明
難題處理 專題研習一般從一個問題或難題開始,要求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和了解問題,探究處理問題或難題的不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資訊管理 專題研習要求學生從不同途徑或形式獲取、組織及演示資料,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和研習能力
個人管理 專題研習要求學生計畫和管理他們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 現時,學校已着力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展望未來,教師可在策畫專題研習時,提供機會給學生發展協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動他們自主學習。
* 學生在升讀中學後,亦會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進行專題研習。他們在小學階段所發展的各項共通能力,將有助日後適應初中課程。
 
 
3.4 規畫學校整體課程中的專題研習
 
3.4.1 規畫原則
 
* 專題研習的規畫應配合學校本身的情況,包括學校的背景、學校發展計畫的重點、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可供運用的資源等。
* 研習目的要明確,例如,訂定期望學生透過研習達至的學習成果。
* 各學習領域彼此配合,並按實際可行的情況,決定是否進行跨學科或超學科的專題研習。
* 進行專題研習的時段和所運用的時間長短,應配合學校的整體課程。
* 專題研習的設計應顧及學習階段的銜接,例如,初小教師可先觀察幼稚園學生如何進行專題研習,或學校訂定共通能力的縱向發展架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共通能力。
* 在適用的情況下,讓不同的持份者,例如家長、社區人士等,參與專題研習。
* 由於專題研習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同樣重要,宜訂定多元化的評估策略。
 
反思與行動 反思與行動
* 你的學校規畫專題研習時,參照了以上哪些原則?
* 按你的學校的情況,可如何把專題研習設計得更有效益?
 
3.4.2 有利於推行專題研習的因素
 
* 小學課程領導人員的帶領和統籌,有助協調各學習領域的專題研習;協調同時可減少資源浪費,減輕教師和學生的壓力,並增加專題研習的效益。
* 參與者充分了解研習的目標和方法,並對專題研習持正面的態度。
* 學校行政人員提供支援,例如,為教師提供對專題研習的專業發展和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
* 按實際情況,預早安排研習時間,例如,在擬訂校曆及上課時間表時,預留特定時間進行專題研習。安排有彈性的學習時段,亦有助專題研習的順利進行。
* 創設學生主導學習的氛圍,例如,讓學生自行決定研習子題、研習方式和演示學習成果的形式,這可增強他們對學習的擁有感和自主學習的誘因。教師擔任學習促進者的角色,在過程中給予引導和支援。
* 善用社區資源,例如,博物館、科學館、太空館、藝術館等,配合專題研習,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的機會(詳情可參考本系列第6章「全方位學習」)。
 
3.4.3 專題研習的模式
 
學校在推動專題研習時,宜選取適合校情的模式。表3.2是一些專題研習的模式,以供參考。
專題研習的
不同模式
說明
個別學科
個別學科
(教師參與方式)
* 在個別學習領域/學科進行專題研習
* 科任教師從課程中調整或刪減部分內容,預留時間供學生進行專題研習
* 小學課程領導人員與各科協調,避免學生在同一時段進行多個學科的專題研習
跨學科
跨學科
(綜合小組參與方式)
* 涉及兩門或以上學科的專題研習
* 由小學課程領導人員訂定計畫,讓不同班別或級別的學生,可在特定時段內進行不同學科的專題研習
* 科任教師按研習課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問題
* 由相關科目撥出專題研習的時間,教師或需重新編排學習時間,以助推行跨學科的學習活動
超學科
模式一:以教師為主導
模式一:以教師為主導
模式二:以學生為主導
模式二:以學生為主導
(全校參與方式)
* 打破學科的界限,學生以小組形式,就探究的主題進行專題研習
* 有兩種模式:
  模式一:由教師建議專題研習的範圍,學生可成立小組,選擇感興趣的研習子題
  模式二:學生自行成立小組,提出他們感興趣的研習題目,由學校指派各組的指導教師
* 小學課程領導人員適當地編配各組的指導教師,避免某位教師指導過多組別
* 在全校的上課時間表預留專題研習的時間
 
 
3.5 專題研習的實施
 
3.5.1 進行專題研習的三個階段
 
專題研習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開始構思的預備階段、進行探究的實施階段和建構知識的總結階段:
(1) 預備階段-開始構思
* 要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共同訂定清晰的研習目標和重點,激發他們的動機。
* 教師可安排各類型活動,例如專家講座、專題討論、實地考察、腦圖製作等,引起學生對有關題目的關注和認識;進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並引導他們找出可研究或具挑戰性的問題。
下箭咀
下箭咀
(2) 實施階段-進行探究
* 學生透過不同途徑收集所需的各類型資料,從而建立對研習課題的認識。
* 教師應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包括搜集、檢視和選取資料。
* 在研習過程中,教師可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指導,並鼓勵他們能夠更獨立地工作。
(3) 總結階段-建構知識
* 除了分析和整合資料,學生還須對整個研習作反思和總結。
* 學生最後選擇以不同的形式,例如,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展覽、模型、網頁和研討會等,展示、分享及檢討研習的成果。
 
3.5.2 實施專題研習的注意事項
 
* 在學習過程中,學校須給予學生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指引。
* 個人專題研習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的機會,而小組專題研習則可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二者各有好處。學校可於不同的級別,以其中一種方式安排學生進行專題研習,即使在初小,學生亦可進行小組專題研習;事實上,以小組形式進行專題研習,在學前教育階段已是一個常見的學習策略。
* 隨着學生參與專題研習的經驗增加,學校宜逐步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導權,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 不同學習領域/學科的教師須妥善協調專題研習課業的分配,以避免學生在同一時段進行多份不同學科的專題研習報告,加重學生和教師雙方的負擔。
* 鼓勵跨學習領域/學科的專題研習,例如每年一次,將不同學習範圍的知識結合起來,以避免不必要的重疊,影響學習。
* 靈活地運用課堂時間,例如,安排專題研習周,或在時間表內編排每級相同的專題研習課節,讓全級學生同時參與相關的學習活動或成果分享會等。
* 協調課業的分配,以避免學生在短期內需要完成不同的專題研習。
* 對學習的過程和成果同樣重視,在設計課業和評估時不單要顧及學生「學甚麼」,且要顧及他們「如何學習」。
* 個別學生或小組的研習重點和內容各有不同,無須要求學生提交劃一的學習成果,例如,接納學生的研習有不同的發現或答案。
* 善用資訊科技進行專題研習,學生除了須掌握資訊科技工具的運用技巧外,亦須遵守運用資訊的守則,例如,尊重私隱權和知識產權。有關使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的詳情,可參考本系列第3D章「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及「教育局資訊科技應用-專題研習」網頁。
 
     
 
「教育局資訊科技應用-專題研習」網址為:
http://resources.edb.gov.hk/project_work/main.htm
 
     
* 家長的認同和配合,有助專題研習的順利推行。學校須向家長說明專題研習目的,讓他們明白在專題研習中可扮演的角色,例如,家長可觀察子女在家中研習的進展和表現,給予提點,但切勿過於熱心,為子女完成課業,亦應避免耗費以製作浮誇的專題研習報告。在合宜的情況下,學校可邀請家長擔任活動的頒獎嘉賓。
 
反思與行動 反思與行動
* 你的學校推行甚麼模式的專題研習?如何改善科目間的協調?
* 如何安排和運用學習時間,以促進專題研習的成效?
* 如何增加學生進行小組專題研習的機會?
* 如何引導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 如何加強家長在專題研習上所扮演的角色,以進一步提升專題研習的效益?
 
3.5.3 專題研習的評估
 
* 由於專題研習的過程和成果二者並重,學校應透過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而非只着眼於評估學生的專題研習報告或其他成品。
* 教師在過程中可觀察學生的表現,並提供即時回饋,這更勝於在學生研習完畢後才給予等級或分數。透過「作為學習的評估」,可讓學生知道自己如何學習,幫助他們作出改善,有助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 評估不應局限於知識,也應包括學生的能力、價值觀和態度。
* 評估加入不同的持份者,有助全面了解學生在專題研習方面的表現,讓同儕互評和學生自我評估,已成為學與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宜的情況下,讓家長參與評估學生的表現,一方面可了解學生在家中學習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讓家長對子女的學習進展有較深的認識。
* 在學校環境和學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可運用網上工具促進專題研習的評估。學生透過網上平台與同儕分享所學或向教師提交課業,而教師可提供適時回饋,讓學生改善學習。
(如欲更深入了解如何進行「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可參考本系列第5章「評估」。)
 
 
3.6 對學校的支援
 
教育局為學校提供多樣化學與教資源,以助學校更有效地推行專題研習。例如,常識科學與教資源庫提供了不同的示例及與專題研習相關的網頁連結。
     
 
「教育局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常識科」網址為:
 
     
* 定期為小學課程領導人員和教師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和分享會等專業培訓課程,共同探討如何促進專題研習的推行,例如,運用網上專題研習工具。
* 推廣從種籽計畫和優質教育基金計畫所得的實踐經驗,供其他學校借鏡或轉化使用。
* 繼續透過不同的渠道,例如,優質教育基金和校本支援服務等計畫,幫助學校建立實踐社群,鼓勵學校彼此分享成功經驗,並進一步於學與教的過程中實踐。
 
 
參考文獻
所列參考資料非遍舉無遺,以下只列出部分,供讀者參考。
書刊
吳本韓、張善培、李子建(2010)。小學常識科課程實施評鑑研究報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局。未發表報告書。
 
李子健(2004)。專題研習:尋找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二卷,93-104取自
http://edb.org.hk/HKTC/download/journal/j2/P93-104.pdf
 
李啓明(2005)。資訊科技與專題研習:計劃與評估。香港:教育統籌局。
 
李雪熒(2007)。學生專題研習天書。香港:星島出版有限公司。
 
李揚津、吳本韓、方文威(2001)。給孩子更大的挑戰:小學科學,思考,探究。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例(譯)(1997)。進入方案教學的世界。全2冊(原作者:Chard, Sylvia C)。台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
 
許慧貞(2002)。專題硏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硏究。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陶英琪,陳穎涵(譯)(2006)。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Katz, Lilian G., Chard, Sylvia C.)。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嵇永寧、苗長廣(2001)。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廣西:廣西教育。
 
鄒尚智(2003)。硏究性學習的理念與實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志成(2006)。專題研習的實踐經驗:探究與反思。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取自
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SOP36.pdf
 
鄭美紅(2006)。專題研習的設計與實踐。香港:中華科技出版社。
 
霍益萍(2001)。研究性學習:學生用書。廣西:廣西教育。
 
應俊峰(2001)。研究型課程。天津:天津教育。
 
謝錫金、祁永華、譚寶芝、岑紹基、關秀娥(2003)。專題研習與評量。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鍾嶺崇、祁永華主編(2005)。小學專題研習:教學經驗萃編。香港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現龍發展小組。
 
蘇詠梅(2005)。善用資訊科技於專題研習。香港:教育統籌局。
 
蘇詠梅 (2006)。建構教學設計:讓學生發展專題研習書面報告技能。基礎教育學報,第十五卷,第二期(二零零六年),121-140。取自
http://hkier.fed.cuhk.edu.hk/journal/wp-content/uploads/2010/04/jbe_v15n2_121-140.pdf
 
蘇詠梅(2009)。專題探究:過程與成果。香港:一口田出版有限公司。
 
蘇詠梅主編(2001)。小學科學專題研習:思考的進路。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Banks, Janet Caudill. (1997). Creating and Assessing Performance-Based Curriculum Project: A Teacher's Guide to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monds, WA: CATS Publications.
 
Bellanca, James A. and Stirling Terry. (2011) Classrooms Without Borders : Using Internet Projects To Teach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reiter, Carl. (2002). 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Britz, Joan (1993). Problem Solving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ERIC:Digest. Urbana, IL: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3/early.htm
 
Caroline Ford (1997).What We Need Is… A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An Eight-Step Guide to Running a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Sydne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uthority, Department of Lan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formation Cent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environment.nsw.gov.au/resources/community/edproject/comunityeduproj.pdf
 
Diffily, Deborah, Sassman, Charlotte. (2002).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Young Children.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Edwards, Carolyn Pope, and Kay Wright Springate (1995). Encouraging Creativity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s. ERIC: Digest. Urbana, IL: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6-3/early.htm
 
Forster, Margaret, and Geoff Masters. (1996). Projects. Melbourne, Vic.: Allanby Press.
 
Gawith, Gwen. (1991). Ripping Into Research: Information Skills for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udents. Auckland, N.Z.: Longman Paul.
 
Katz, Lilian G. (1994) .The Project Approach. ERIC: Digest. Urbana, IL: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4/project.htm
 
Katz, Lilian G., Sylvia C. Chard. (2000). Engaging Children's Minds: The Project Approach. 2nd ed. Stamford, Conn.: Ablex.
 
Krajcik, Joseph S., Charlene M. Czerniak, and Carl Berger. (1999). 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Boston, MA: McGraw Hill.
 
Krajcik, Joseph S., Czerniak, Charlene M. (2007) Teaching Scienc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3rd ed.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ee, May M. T., Benjamin K. W. Li, and Icy K. B. Lee. (1999). Project Work: Practical Guidelines.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oen, Christine B. (1999). Group Project: Student Role Sheets. Everything You Need for Successful Group Research Projects - Start to Finish! Carthage, I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
 
Moursund, David G. (2003) 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nd ed. 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argent, Marianne. (2011)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Early Years Provision :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mot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roject Work. London: Practical Pre-School Books.
 
網址
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五期,第三冊,專題版二(2004年12月)。主編:蘇詠梅。《小學科學專題研習-衣、食、住、行》
http://www.ied.edu.hk/apfslt/v5_issue3/pspc2/main.htm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專題研習
http://cd1.edb.hkedcity.net/cd/projectlearning/index.html
 
教育局:資訊科技應用-專題研習
http://resources.edb.gov.hk/project_work/main.htm
 
教育局: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常識科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課程資源組:Project-based Learning 專題研習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題研習 - 學會學習的實踐
http://www.fed.cuhk.edu.hk/~asp/Essay/ProjectLearn
 
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七期,第二冊,文章六(2006年12月)。鄭美紅。《專題研習教學設計:創作新生物》
http://www.ied.edu.hk/apfslt/v7_issue2/chengmh/index.htm
 
香港教育城:小學常識學科園地:專題研習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現龍發展組:現龍第3代-專題研習 網上平台
http://www.dragonwise.hku.hk/dragon3/logi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