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科目的修订建议及特殊教学法


听觉弱能儿童课程与主流课程的共通点是:两者均为儿童提供普通教育,准备他们将来继续升学、就业和成长后的生活;主流课程内容只要在所需的地方加以修订,便能供听觉弱能儿童使用。除了普通学校大部分学科外,听觉弱能儿童课程特别注重言语及语言科、中国语文科、英国语文科和音乐科。这些科目有助听觉弱能儿童改善日常生活所需的沟通能力,所以对他们尤为重要。本章会集中讨论这些科目,亦会提出修订建议和有关的教学法。

 

4.1 言语及语言科

听觉弱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妨碍儿童自然学习沟通技能。学校必须提供学习计划,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训练他们说话流畅。

听觉弱能儿童的听觉弱能程度和语言能力都各有不同。为切实配合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学校须设有
individual Speech and Language sessions
个别言语及语言课
。若能安排简短但频密的教节,让儿童跟同一位教师或言语治疗师上课则更佳;上课时,能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有隔声设备的房间较适合) 最为理想。除个别言语及语言课外,教师亦可以安排小组言语及语言课,让儿童有机会跟教师和其他儿童沟通。

负责设计和教授言语及语言课的教师及言语治疗师必须熟识言语及语言教学,并对一般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有深入的了解。

4.1.1 学习范畴

言语及语言科包括
auditory learning
听觉学习
speech teaching
言语教学
speech reading
读语练习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
social skills in communication
与人沟通的社交技巧

各学习范畴的内容如下:

(1)
Auditory Learning
听觉学习
听觉学习是透过聆听练习来训练儿童的剩余听力。教师可利用环境声音、音乐和说话给儿童提供听觉练习。听觉学习活动必须有系统和循序渐进。为了让儿童学会觉察、认识、辨别和理解声音等技巧,可进行以下的活动:
(a) 觉察声音所需的基本技巧包括:
Auditory awareness
听觉认识─觉察声音是否存在

Auditory attention
听觉注意力─留心聆听的能力

Localization
声源辨认─辨认声音来自那个方向

Auditory memory
听觉记忆─记得一段听过的声音,例如:带有节拍的乐器声或人声

(b) 认识、辨别和理解声音所需的基本技能包括:

认识声音的来源,例如:鼓、摇铃、电话、动物的声音、人声(男声和女声)及其他环境声音。

分辨以下的
qualities of sounds
音质:声音的长短、强弱和音调的高低。

模仿所听到的声音,例如:用鼓敲打的节拍、或说出一个音素、音节、单字及词句。

对声音作出反应,例如:对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说话,作适当反应;并能按指示去做、回答问题或重述简短的故事。

(2)
Speech Teaching
言语教学

(a)

言语教学与听觉学习是互相紧密连系的;若自然学习方法不见效,便要采用较有系统的方法。教师应采用累进、按步就班的教学计划,让儿童先利用听觉来学习,若有需要,亦可辅以视觉或甚至触觉。但无论如何,教师仍须强调利用听觉学习的重要性。
(b) 语音方面,教师须教导儿童注意在说话时有适当的超音段特性 (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调的高低) 和音素 (元音、双元音、辅音和混 (合) 音 v )。
(c)
phonological
语意方面,教师须留意
morphology
词态
semantics and syntax
语义和句法,教师必须细心策划教学计划,使儿童能把语音方面的技巧运用在语意上。此外,教师须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给他们足够的练习以强化学习。

(3)
Speech Reading
读语练习

练习读语只是为补听觉之不足,不应被视为一种独立技巧。为着准备儿童面对实际生活环境,应让他们在有背景声音和没有背景声音的情况下练习读语和聆听技巧。

(4)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

听觉弱能儿童需要有充份机会在实际生活上及模拟的情况下,与其他人作有意义的沟通。教师可参考下列的建议,训练儿童日常谈话的技巧:

(a) 利用问题训练答问的技巧

(b) 利用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训练叙述的技巧

(c) 利用有动作的词句或图画,训练次序排列的技巧

(d) 利用图画或活动训练描述的技巧

(e) 利用活动训练发问的技巧

(5) 与人沟通的社交技巧

教师须预先安排一些模拟的情景,训练儿童的社交技巧。这些社交技巧包括:主动与人交谈、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轮流说话、有需要时要求对方解释及结束谈话等技巧。

4.1.2 纪录及评估

学校须贮存儿童的个人资料纪录,包括儿童的病历、 失听年龄及成因、以往学习言语及语言的纪录和成绩、第一次配带助听器的年龄和使用助听器的资料等。

教师可根据这些资料设计渐进式的教学计划,使儿童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沟通和
problem-solving skills
解决问题的技巧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言语及语言教学评估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定期作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能量度儿童的学习水平;评估的资料有助设计学习言语及语言科的辅导计划。

 

4.2 中国语文科

要训练儿童的沟通能力,除言语及语言科外,中国语文也是教学重点。教授中国语文应包括课文讲授、作文、默书及阅读。以下列举的课程修订和教学法建议,是因应听觉弱能儿童的学习困难而提出的;教师除了要熟悉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的内容外,还可参考这些建议:

4.2.1 课文讲授

所选用的教材应以
vernacular
白话文为主,内容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兴趣和实际需要有关;写作应用文也须包括在课程内。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有些听觉弱能儿童的学习进度会比普通儿童缓慢;因此,教师不一定要教授课本内每一课课文;有时更可以选段讲授。

(1) 课文理解

(a) 先要儿童明白整篇文章的大意,才详细教授各段落。
(b) 应尽量避免采用单向式的教学法,鼓励儿童多讨论。这样,他们便有更多机会聆听、思考和表达自己,从而更了解课文的内容。
(c) 应鼓励儿童以
phrases or complete sentences
片语或完整句子表达自己,并要帮助他们认识一些中文的
basic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基本语法
(d) 有需要时,须在黑板上书写,以减轻儿童在读语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2) 课文朗读

教师示范
Reading
朗读课文和全班、小组或个别儿童朗读,都有助语文学习。宜在适当时纠正儿童的读音,但切忌过份强调这方面,以免影响他们的信心。

(3)词语解释及造句

(a) 教师须多选教一些儿童日常生活用语,但不一定要深究课文内所有词语,否则便会拖慢整体进度。
(b) 儿童的语言接收能力会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师可采用他们实际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词语。应先教授较浅易的词语,使儿童 易于掌握;抽象的概念应以实例解释。
(c) 教授代
pronouns
名词
kinship terms
亲属关系
ways to address people
称谓时,角色扮演是有效的方法。
(d) 经常温习句式能加强语文学习,这对于听觉弱能儿童尤为重要。
(e) 造句练习尤为重要,教师可从中知道儿童能否正确地运用词语。
(f) 为要鼓励儿童写作,开始教授造句时,应多举例,引导儿童写正确的句子。
(g) 朗读及
recitation
背诵佳句有助儿童累积
expressions
辞汇及好的句子。

4.2.2 作文

(1) 儿童作文前,须与他们多讨论,帮助他们组织思维。
(2) 须留意儿童的写作通病,例如:
wrong word sequence
词序先后倒置、字词遗漏和
confusion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object
主宾语不分等。
(3) 听觉弱能儿童学习抽象思考会有困难;在最初阶段,可要求儿童以简单的形式,如日记、对话册和各类
of practical writing
应用文
,写一些日常生活的题材。

4.2.3 默书

默书对听觉弱能儿童亦很重要:通过口语活动,可训练儿童的听觉、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教师可按儿童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当的文章段落默书。默书的形式有读默和背默。读默时,切勿让儿童预先背诵默写的段落,并须以一般的速度诵读,让儿童聆听自然流畅的语文。

4.2.4 阅读

阅读对听觉弱能儿童特别重要,能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要注意下列各点:
(1) 了解儿童的语文能力,选取适合他们的读物。
(2) 所选用的读物,内容须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关。
(3) 鼓励儿童一起讨论阅读过的书,分享阅读的乐趣。讲故事和写报告都是有效和有趣的阅读后活动。

4.3 英国语文科

听觉弱能儿童与普通学校的同龄儿童一样,在日常生活及日后工作上可能需要使用英语。倘若这些儿童要接受高等教育,则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更是不可或缺。因此,英国语文科是听觉弱能儿童课程的重要科目。英国语文科教师除了需要熟悉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英国语文科课程纲要的内容外,还须参考以下特别就听觉弱能儿童的学习需要而作出的建议。

4.3.1 教学方法

(1) 让儿童有进行沟通的意欲及让他们学会有效的沟通方法,比要他们掌握语言系统更为重要。

(2) 在练习一个语文项目时,重点应放在日常用语上,而练习本身则须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3) 以中文教授英国语文是不理想的,因为翻译过程非常复杂,而且亦会增加学习上的困难。

4.3.2 技巧的重点

(1) 儿童应学习
pronunciation
拼音及运用
text-types
文体的技巧,作为学习听、读、讲、写的基础。对听觉弱能儿童来说,朗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藉以加强儿童对单字及句子组成的认识、串字的能力、文体的掌握、及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2) 尽管听觉弱能儿童的口语能力发展未足以帮助他们读出正确的发音,教师亦应协助他们了解英文的
sound patterns
语音模式
(包括
phonics
拼读
linkage
连音
rising and falling tones
升降音调、表达不同情感的
intonation
声调等),这项训练需要额外努力,应尽早开始。
(3) 听觉弱能儿童生理上的障碍,可能会限制他们通过聆听而接触语言的机会及经验,因此,他们应获提供更多有关阅读的训练及练习。教师应采用题材广泛的读物,如附有插图则更佳。教师应把读物分级及鼓励儿童朗读及默读这些读物。
(4) 为使听觉弱能儿童能继续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应尽可能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语文发展技巧。这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使用字典的技巧、阅读的技巧、写笔记的技巧、善用图书馆的技巧及发问的技巧。

4.3.3 教学策略

按儿童的能力,选取课本和补充教材;内容应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有关。

教授语文项目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 切勿在同一时间内教授太多语文项目,否则会令儿童感到担忧及混淆。
(2) 所教授的内容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简至繁,及由基本用法起,逐步教授至引申用法,使儿童对新教的项目易于掌握。
(3) 所选用的词汇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关。
(4) 教师应利用生活的真实情景教授所有语文项目,例如通过课堂活动及专题活动去帮助儿童。
(5) 对听觉弱能儿童来说,适量的重复操练很多时候是需要的,虽然这是普通学校所不鼓励的。

默书应被视为一种让儿童练习串字的方式,如灵活运用,更可训练童正确使用语法和句法。此外,默书亦可锻炼儿童听觉理解和读语技巧。假如所默的内容包括不同的文体,儿童更可因此而对各种文体有所认识。

广泛阅读对认知层面的语文发展相当重要。广泛阅读毋须聆听技巧,并且可让儿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增进知识及丰富语言的经验,故教师应鼓励儿童多阅读,以增广知识及享受个中乐趣。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提供范围广泛的儿童读物,包括插图丰富的书籍,并可利用一些自我评估纪录咭,以进行简单的阅读计划。

小组活动始终是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可让儿童进行有趣的小组活动及扮演不同角色。儿童可群策群力,共同创作,此非个别儿童所能做到的。教师应安排多项不同的小组活动,让儿童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文概念及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师可利用标志和符号、作业纸、表格及问卷、角色提示咭、及其他游戏资料,来帮助听觉弱能儿童进行小组活动。

 

4.4 音乐科

音乐科有助改善听觉弱能儿童的沟通能力,故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指引亦在此讨论这科目。透过听觉或
vibration
音波
的震汤,听觉弱能儿童可以感受到音乐。教师可训练儿童利用剩余听力分辨各种声音来源,音乐也可以训练儿童的
aural awareness
听觉反应。若能结合课程内其他学科,音乐科更有助改善儿童的语言技巧,尤其是口语沟通技巧。

4.4.1 音乐活动建议

1. 听觉学习
学习
rhythm
节奏
pitch
音准
metre
拍子
melodic direction
旋律动向
register
音区等音乐元素,及分辨风雨、动物、机器、交通,特别是人声等周围环境声音,可增加儿童对声音的灵敏度,让他们与四周环境保持接触。并能分辨声音的性质、质素和方向。
2. 歌唱

歌唱是音乐课的主要活动。歌唱能帮助儿童在控制呼吸、语调和节奏感方面有所改善。

3. 舞蹈与律动

教师可用歌曲或音乐,教导儿童舞蹈和律动。舞蹈能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表达感情、协调身体动作,并以非口语方式与人沟通。

4.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引起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兴趣,教师可利用音乐课、集会、午膳或其他时间,让儿童欣赏音乐。

5. 弹奏乐器

教师可按个别儿童的失听程度和能力,教授敲击乐器、键盘乐器、弦乐及管乐等乐器。

6. 音乐游戏和默剧
透过游戏和参与
mimes
默剧的愉快经验,儿童可以认识音乐。游戏时可配以歌唱、律动、聆听练习或乐器弹奏。此外,还可包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戏剧、活动和配以动作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