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有其他弱能的聽覺弱能兒童之
特殊學習需要


在特殊學校的兒童,除了聽覺弱能外,有些更同時兼有其他弱能,例如視覺弱能、身體弱能、弱智或情緒問題等。對於部分這類兒童來說,只要稍加額外資源,他們便可以使用為一般聽覺弱能兒童而設計的課程;但亦有一部分需要一套特別為他們而設計的課程,上課時並需要特別的分組安排。

 

5.1 診斷

要診斷這些兒童,須有兒童的醫療報告、輔助醫療報告和心理報告;此外,有關的專業人士,例如教師、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專科人員,他們在校內的觀察及評估亦同樣重要。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兒童的表現還受其他方面的影響,例如:父母的教育背景及所給予的支持等。要準確地診斷這些兒童,應考慮下列各點:

(1) 身體狀況

(2) 注意力的持久性

(3) 慣用的溝通方式

(4) 認知發展的程度

(5) 自律能力

(6) 慣用的鼓勵方式

(7) 家庭給予的支持

 

5.2 分組安排

要把這些兒童分組,須考慮他們其他弱能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教師可以在兒童本班組成特別小組或安排兒童至其他班,或可抽調兒童組成另一班。有時祇是某些科目才需這樣的安排;但有時全部科目均須作這樣的安排。在某些情況下,教師須同時採用幾種不同的形式。這些分組安排須定期檢討;為達致最佳效果,教師可能要在學年中改變原定的安排。

 

5.3 教學課業的編排

這些兒童的其他弱能,因其性質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即使為他們而設計的課程,仍須加以剪裁,才能解決他們的特殊學習困難。除了參考聽覺弱能兒童課程指引外,其他弱能兒童的課程指引對教師亦會提供很大的幫助。

無論教師如何剪裁課程或兒童兼有甚麼弱能,下面是一般兒童所須學習的一些知識和技能:

5.3.1 學習範疇

(1)
Motor Co-ordination
肌能協調技巧

例如:大肌肉動作的協調、小肌肉動作的協調及手眼協調

(2) 自理技能

例如:個人衛生、進食、如廁及穿 /脫衣服

(3) 溝通技巧

例如:理解手勢示意、圖畫、符號和其他溝通方式

(4) 職業技能

例如:分類、核對、裝配及包裝 (除了工作技能外,還須在訓練中教導兒童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5) 基本生活技能

例如:數算及金錢運用、使用家居用具、遵守安全守則、乘搭交通工具、向人求助和善用餘暇等。

雖然這些兒童所學的都是同一學習範疇,但每個兒童都有個別差異。教師可在學年開始時擬定個別學習計劃,並按時檢討;擬定和檢討計劃時,要徵詢有關教師、社會工作者、其他專科人員和家長的意見。

 

5.4 教學計劃的推行

5.4.1 學校教職員與家長的緊密合作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關教職員必須有緊密的聯繫。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其他職員的支持是成功的要素,而家長的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應與家長商討他們子女的進度,讓家長在家中跟進兒童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時,能採用一致的方法。

5.4.2 螺旋式的課程設計

教師可考慮螺旋式的課程設計方式:當遇到一些兒童先前已掌握的課題時,可能須以不同的方式再行施教,以便兒童學習得更透徹。課業應細分為多個步驟,讓兒童容易學習。

5.4.3 設計特別教材及活動

課本內容有時會不足夠或不適用,教師可能要自行設計特別教材、工作紙、活動等,才能配合兒童的需要,從實踐中學習更能幫助成績稍遜的兒童。教師必須提供充份的活動,以加強兒童的學習。而所有學習活動和鞏固練習均須有意義及編排妥善。

5.4.4 處理情緒及行為問題

這些兼有其他弱能的兒童之中有些可能有情緒或行為問題,要是嚴重的話,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兒童上課。教師往往要先處理這些問題才能繼續上課,而行為更易法是其中有效的方法。

 

5.5 紀錄及評估

紀錄兒童的表現有助評估和課程設計的工作。連續不斷的評估和紀錄會比傳統的考試更適合;因此,學校成績報告表或須重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