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


本课程指引是采用认知及情意并重的全面发展取向。学生分别由差异很大的家庭背景而来,其中有些曾经历负面的学校生活及社会经验。一个平衡的课程,除了认知之外,还需兼顾学生的心理、情绪及社化发展,所以个人及社化发展在课程里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4.1 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的目标

(1) 发展与别人联系的
social skills
社交技巧
(2) 鼓励正面的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应付焦虑情绪的能力
(4) 发展解决问题的技巧
(5) 发展适应社会的技能
(6) 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7) 明白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效用
(8) 认识习俗、传统和政制

 

4.2 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在个人及社化方面的技能和建立良好态度,学习主题包括如何达致和洽、快乐、独立和成功的生活。每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因此单元化的课程安排是比较适合的。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的深度和阔度会逐渐增加,使个别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实践和归纳来深化他们所学到的技能。

4.2.1
Communication skills
沟通技巧

这个学习范畴包括通过语言(表达和接收)及非语言(表情、身体语言等的表达和接收)方面的沟通,与别人分享意见、表达个人意愿及需要、寻索所需资讯、能与别人协商以解决彼此的分歧、表达个人感受等,从而达致与别人建立联系和互相影响。

4.2.2 个人健康、卫生和仪表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人福乐、被接纳程度及自我形象。良好的个人健康和卫生习惯应自小培养。这方面的学习包括
self-care
自理
physical fitness
体能、饮食习惯和合适的礼仪等。

4.2.3 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这方面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到各人都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而其间的差距可以很大。其中负面的感受,例如愤怒和挫败感都是自然和合理的,从而引导他们接受这些情绪的出现。

4.2.4 处理
negative feelings and emotions
负面的感受和情绪
当学生接受了每人都会有负面的感受和情绪时,他们便需要知道不应压抑这些感情和不应以攻击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亦须帮助他们发展为人接受的方式来处理情绪,例如松弛法、自我省察和正确地表达感受等。
4.2.5 提高
self-esteem
自我形象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接受自己的能力限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独特性和自我体现的活动,都有助提升学生的自我形象。

4.2.6
Peer relationship
朋辈间的关系

被接纳是基本的心理需要。这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建立友谊和应付朋辈压力两大范畴。通过特定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并练习促进人际合作的行为、怎样赞扬别人和接受嘉许等,使他们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友谊。另一方面则让他们认识如何处理冲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被欺凌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4.2.7
Problem solving skills
解决困难技巧

是项技巧包括确认和分析问题、广泛搜集资料、思考解决方法、考虑各种解决方法及其後果,然後作出决定、推行既选定的策略及评估结果。与此有连带关系的纵横及创意思考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4.2.8
Study skills
研习技巧

学科方面的成功对学生有实用及心理上的价值,而研习技巧有助学习,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技巧包括时间处理、记忆策略、笔记技巧、重点阅读和考试技巧等。

4.2.9
Mental health
心理健康

在充满挑战的社会里,要维持心理健康,必须懂得恰当处理压力。压力处理基本包括了解压力来源和应付焦虑的方法。此外,帮助学生善用闲暇,亦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懂得求助和处理危机也是十分重要的。

4.2.10
Drug education
药物教育

滥用药物的学生大多是想逃避挫败感或期望得到朋辈的接纳。因此学生应确知滥用药物令他们的健康、情绪的稳定性和人际关系造成破坏。面对朋辈的压力,他们应学懂如何坚持拒绝。

4.2.11
Family life education
家庭生活教育

这个课题的重点是协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如何适应这些转变。此外,有关性和婚姻的正确态度及价值观、家庭的功能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也是学习的课题。

4.2.12
School leavers programme
离校前预备技巧
学生的行为及适应问题通常是暂时性的,教育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家庭、主流学校及社会生活,因此,一个有效的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应培养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采用
team work
团体合作模式,社工在学生家庭层面的支援,有助他们回归。教师和社工更应在学生离校前後,合办辅导服务,例如使他们了解自己对前途的取向、有关就业的资源及主流学校课程的要求、就业及入学面试的技巧等。此外,若能参观工业教育及职业训练机构和主流学校则更有帮助。

以上所列出的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内容,有不少课题是相互关连及互动的,因此课程应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成长阶段,螺旋式地发展,同时这些课题亦可融入主题学习里。

 

4.3 课程的推行

4.3.1 推行模式

在课堂时间表内,应安排每星期每班至少两节来进行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此外,个人及社化发展的教育亦可渗入下列的学习范畴和学校活动中推行(请参阅第三章表一表二):

(1)

包括在人文学科学习范畴中;

(2)

渗透和融合於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和美育的学习范畴内;

(3) 在班主任课和学校集会中进行;
(4) 以集体活动形式进行;
(5)

小组和个人学习。

4.3.2 推行策略

Whole School Approach
整校取向」可能是最有效的策略。推行的形式取决於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特性,可透过常规课堂、经验分享或个别辅导进行。无论如何,在师生互相尊重、融洽及关怀备至的学校环境里,必然有助推动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

4.3.3 工作人员

要实行「整校取向」,全校的教职员,无论是专业或普通职级的员工都需要对学生表现持一致的态度和要求。为达到可靠和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校内各职级的工作人员都应不断接受有关培训。

4.3.4 适应困难的评估

评估是推行任何课程都不可缺少的一环。至於儿童在个人及社化发展方面的评估,重点是要不断地了解儿童的适应困难、其成因及发展过程,从而针对他们的问题,设计及调节整体辅导计划和个人及社化发展课程。

因此在进行评估学生的适应困难时,需留意下列事项:

(1) 在社化发展方面曾出现的问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曾用过的处理方法及其成效等;
(2) 引发问题的情况:可能在任何时空,还是在某些特定情况、环境或人物面前发生;
(3) 儿童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儿童对自己的问题及社会规范的观点、其惯用的处理方式、效果及求变的诚意等;
(4) 儿童的人际关系:他们与家人、师长、朋辈相处的方法;
(5)

儿童的自我形象:学生对自己的观感是否切实;

(6) 儿童的特质及能力,包括兴趣及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