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课程


2.1
Ment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弱智儿童定义

根据《香港康复计划方案检讨(1994/95-1998/99)》第9.1节,弱智儿童的定义如下:

弱智(心智迟钝)是指智能明显低於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一九八三年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美国智力迟钝人士协会高士文 V.(版)
Classification in Mental Retardation
心智迟钝分类)。 弱智人士在童年期的发展较其他儿童为慢,智能也不能完全达到与正常成年人一样。弱智程度有轻重之分。在最严重的个案中,智能的发展即使在成年阶段也不能超越幼儿。这类严重弱智的个案远远没有轻度弱智的个案那麽普遍,後者涵盖的范围广阔,有些可以分类或归入「正常」一类。(一九七一年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London
伦敦卫生及社会保障部
发表的「为弱智人士提供较佳服务」)。根据美国智力迟钝人士协会/美国精神科学会的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三修订版(AAMD/DSM-IIIR)的分类,不同弱智程度的人各有不同主要徵状。
(详情载於附录)

2.2 弱智儿童课程发展

2.2.1 弱智儿童课程发展的过程

现时香港的弱智儿童一般就读於下列三类弱智儿童学校:轻度弱智儿童学校、中度弱智儿童学校及严重弱智儿童学校。教育署辅导服务科会按儿童的评估结果(包括智能及学习需要),安排他们入读其中一类学校,俾能在最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尽量发展其潜能。

一直以来,本港弱智儿童课程发展,是由教育署、弱智儿童学校校长、教师及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他们先後制订了一系列课程纲要、教学指引和教师手册等,以供学校参考。

然课程发展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为要切合社会不断转变的需要,弱智儿童的课程,包括特殊教育的宗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等,均须不断检讨和修订。因此有需要为这些儿童设计一个内容广泛和均衡的课程,并在课程指引内制订一些教学原则和策略以供学校参考。

教育署课程发展处现为弱智儿童编订这本「弱智儿童课程指引」,目的是为学校提供一个基本课程架构,以发展弱智儿童的潜能。在这架构下,学校可按其校内儿童的不同学习能力和需要而修订课程内容。

2.2.2 课程概览

本指引第一章「引言」列举了特殊教育课程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是按一般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包括听觉弱能儿童、视觉弱能儿童、身体弱能儿童、弱智儿童、情绪问题儿童及学习上有困难儿童)的能力而订定的,而弱智儿童的智能发展较一般儿童缓慢,在学习和与人沟通方面又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故其中只有部分目标适用。因此教师需因应儿童的个别能力而选取适用的课程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

弱智儿童课程可分为六个基本学习范围:

(1) 语文

(2) 数学

(3) 人文及社会

(4) 感知肌能

(5) 美育及创意

(6) 实用技能

在这六个学习范围下包括十二个科目:

(1) 语文科

(2) 数学科

(3) 电脑科

(4) 自理科

(5) 常识科

(6) 感知肌能科

(7) 体育科

(8) 音乐科

(9) 美劳科

(10) 家政科

(11) 设计与科技科

(12) 独立生活技能科

每个科目又包括多个学习单元。本指引第三章会简述各科目的学习单元组合和内容,而日後还会相继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编订一系列有关以上各科目的学习纲要和学习示例。这些学习纲要的内容将包括适合弱智儿童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评估,以阐明如何把本指引所提出的原则应用到课堂教学上。

一般来说,弱智儿童均有学习及社会适应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透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教材及学习程序,来学习适应家庭及社会生活;同时更须学习一些基本工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日後接受职业训练的准备。在能力范围内,弱智儿童须尽力学习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和与人沟通等技能,俾能融入社会,成为有用的一份子。

 

2.3 弱智引起的学习困难

弱智儿童的学习进度通常较同龄儿童缓慢,他们在学习较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时,可能会感到困难。在语言发展及肌能协调方面亦会有障碍,以致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及社交技能。因此,须按他们的学习需要而编订合适的课程。

弱智儿童的学习特性,亦会影响教学方法。由於他们的注意力较短暂,所以在施教时需要更有系统的教学程序和容易达致的学习目标;而学习内容也需富趣味性和与日常生活有关。教师更须把弱智儿童的每项学习分为极细的组合和有连贯性的学习程序,还要提供充份的练习,才能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弱智儿童较难归纳以往的经验去应付新的处境,因此,须教他们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去应付实际情况的需要。

 

2.4 课程取向

事实上,对所有儿童来说,教育宗旨应是一致的,不应因个别能力或需要而有所分别。所以在设计弱智儿童课程时,除了要顾及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性外,也要注意主流学校所采用的课程。

目标为本课程是现时本港课程发展的其中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强调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便教学、学习和评估均有所依据;按目标编写教材;善用评估报告,因应个别儿童的进度而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等。由此看来,弱智儿童课程的特色与目标为本课程颇为相似,事实上可以说已具这个模式的精神。而现时特别为弱智儿童而编写的语文科和数学科两本课程纲要亦是朝这个方向进行的。

善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是成功发展和实施课程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的教育趋势非常鼓励教师与有关的专业人士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发展工作,因为这样可使课程更切合个别儿童的能力和需要。现时特殊学校所推行的整校取向课程发展工作,正能发扬这种共同参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