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原则及教学策略建议


3.1 课程架构

由於各种因素,尤其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足,部分听觉弱能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度较缓慢。但原则上,听觉弱能儿童与普通儿童的
cognitive development
认知发展
过程是相同的,因此,这些儿童应获得与普通儿童同样的学习经验。听觉弱能儿童基本上可采用主流课程,但课程内容须略加修订,配以合适的教学法,以切合他们的特殊学习需要。由於语言能力不足是听觉弱能儿童学习困难的根源,教师须以合适的教材和教具,加强他们语言发展和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

 

3.2 建议课程架构和选择课程内容的一些 基本原则

3.2.1 广度与深度

因时间所限和须顾及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修订或设计教材时,应注意平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免轻此重彼。

3.2.2 衔接性

儿童升级,尤其是由小学升中学,转校及教师人事变动,都可能出现课程未能衔接而引致儿童所学的有所遗漏,这往往会妨碍他们的学习进度。为确保课程衔接,教师须进行评估,找出个别儿童在学习上可能遗漏之处,再作出补救,但以不影响全班的进度为原则。

3.2.3 已有知识

学习若是建基於已有知识,儿童的学习便会较容易和较有效;所以,必须了解个别儿童对各学科的认识有多少,而采用最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法。这不但能补足儿童在学习上遗漏之处,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2.4 个别差异

虽然听觉弱能儿童学校和特别班原则上可采用经修订的主流课程,但亦要顾及个别儿童不同的能力和兴趣,而设计个别的教材。

3.2.5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听觉弱能儿童在学习及日常生活方面所需的先决条件,教师须致力於训练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3.2.6
Residual Hearing
剩余听力

一般人都误以为听觉弱能儿童绝对感觉不到声音,其实不然,他们大部分都有剩余听力。只要有足够训练,加上性能良好扩音仪器的辅助,听觉弱能儿童便可利用剩余听力来改善他们对四周环境声音的接收能力,这有助於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儿童尽量利用剩余听力学习语言。

3.2.7 跨课程的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不应只限於语文课,而应跨越整个课程。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教师可随时利用自然的学习环境,以引发儿童运用语言来沟通;但这样做要适可而止,否则便会把这些课节变为语文课。

 

3.3 一般教学策略建议

以下列举一般教学策略,以供教师参考。对某些教学策略,教师可能已耳熟能详,但由於这些策略对教育听觉弱能儿童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在本指引内强调。然而这些策略只适用於一般的学习情况,至於个别学科的特殊教学策略,请参阅本指引第四章,就特定科目所提出的建议。

  1. 应经常检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法,根据儿童的学习需要,作适当的修订。
  2. 在有意义的情况下学习语言,可达致最佳效果;所以须提供能引发语言学习的环境,以训练儿童的沟通能力。
  3. 须给予成绩稍逊的儿童多些协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儿童若不明白某些句子,可考虑把句子改写。
  5. 须经常以身作则,与儿童交谈时,使用日常生活的自然说话,藉以减少他们使用句子结构错误及意思
    telegraphic speech
    不完整说话
    的机会。
  6. 听觉弱能儿童可能因不擅於发问而不敢问问题,若能提供适当环境,将有助於鼓励他们养成发问的习惯。
  7. Role-play
    角色扮演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可多采用这个有效的教学法。
  8. 听觉弱能儿童,尤其是在学前阶段时,需有机会与其他同龄儿童一起游玩、分享和轮流参予游戏。这样既可以发展他们的社会行为,亦可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语言沟通机会。
  9. 为使儿童能善用剩余听力,教师须为他们提供听觉训练;但是,若没有妥善处理的助听器,便不能达致以上的目的。
  10. 鼓励流畅的交谈,以训练儿童的沟通能力。
  11. 与听觉弱能儿童说话时,应保持目光接触,但切忌夸张
    lip movements
    口型
  12. 应以正常速度,清楚自然地说话;不应无故在字与字之间停顿,否则会破坏意思的完整性。
  13. 儿童在答问题时,无论答对与否,应立即给予积极的回应,以增强学习效果。

 

3.4 评估

3.4.1 评估的目的

对听觉弱能儿童来说,评估尤为重要。评估是用来量度儿童的学习进度,让教师和儿童自己知 道,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技能,和教学计划是否有效。教师便可按评估的结果,检讨教材和教学法,再加以修订。评估工作应定期进行。

3.4.2 评估的方法

评估工作可以用具形式的方式进行,例如各式各样的练习、测验和考试;也可以用不具形式的方式,例如问答比赛、口头报告、讨论或观察儿童的表现。要注意的是,评估不是把个别儿童与同班儿童比较,而是比较儿童本身的学习进度。

 

3.5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对教导听觉弱能儿童特别重要。以下是听觉弱能儿童学校和特别班一些会运用到的资源:

3.5.1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电脑辅助学习
电脑在辅助学习上的功用:

(1) 作为施教者

电脑显示一些教材予儿童作答,然後对这些答案作出评核,并跟据评核的结果而决定下一步所应显示的教材。若有适当的软件,这种教学方式可轻易地因应儿童的个别差异而施教。

(2) 作为工具

电脑可作为文字处理、计算、统计等工具,儿童可利用这些工具来学习各科。

(3) 作为受教者

儿童以施教者的角色,通过一些活动如 LOGO 编程去教电脑工作。在施教过程中,他须先懂得教材内容和如何去教。课堂学习便变为不单著眼於答案,更著重於学习的过程;不单著眼於教材内容,更著重於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许多为主流课程而设计的软件毋须修改,便可以供听觉弱能儿童使用。
Computer Education Centre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教育署电脑教育中心设有短期租借软件的服务。但是,教师为儿童选择软件时,须注意以下各点:
(1) 为说英语使用者而设计的软件,通常都以英语说明或给予指示,听觉弱能儿童会因此而感到困难。软件若辅以中文说明,可帮助儿童明白指示。
(2) 儿童有时候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国家制造的软件,这些软件可能带有当地的文化色彩。使用这些软件前,教师应为儿童作准备,提供有关该文化的背景知识。
(3) 部分听觉弱能儿童会因听不到电脑发出讯号显示使用者做对或做错而感到烦恼。教师可训练儿童聆听这些声音;或可使用一些可选择把声音转变为画面上闪动讯号的软件。

(4)

容易使用的软件更适用於电脑辅助学习。若使用者输入一些不适当的讯息时,软件的设计须能处理这些讯息,并作出回应,让使用者明白。

3.5.2 教育电视

教育电视教育电视节目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若教师能作课前准备工作,儿童会获益更大。教师可预先观看节目,向儿童讲述有关的节目内容,给儿童做一些预习;观看节目後,再与他们做跟进活动。观看节目时,教师须有充分时间,向儿童展示其他辅助视觉教材或教具,尤其是与旁白有关的,以帮助儿童学习。

 

3.6 特别器材

教导听觉弱能儿童时,须尽量鼓励他们利用剩余听力来学习语言。教师应视乎环境需要,选择
amplification effect
扩音效果最佳的器材,使儿童对说话的接收更为有效。这些器材可分为以下两类:

3.6.1 为课堂教学之用

(1)
Individual Hearing Aids
个别助听器

个别助听器若由听觉学家妥善调较,会产生最佳的扩音效果。这些助听器可以配合环线感应系统或调频系统 (FM系统)一起使用。要达致最佳扩音效果,必须辅以品质优良、舒服和大小适中的耳模。

(2)
Group Hearing Aids
组别助听器

为使进行小组教学时有良好的扩音效果,可使用组别助听系统、环线感应系统和调频系统。因调频系统和环线感应系统都是无线系统,儿童在课堂学习或进行活动时可以较自由地走动。

3.6.2 为言语教学之用

(1)
Speech Trainer
言语训练器
言语训练器有较佳的扩音效果,可用於言语教学。
(2)
S-Indicator
S-音显示器
S-音显示器可辅助教授无声 /s/ 音及其他无声的摩擦音。
(3)
N-Indicator
N-音显示器

N-音显示器帮助教授听觉弱能儿童消除或发出鼻音;也可用来训练发声,例如练习有声和无声的爆发音,使儿童知道两者的分别。

(4)
Fundamental Frequency Indicator (Fo -Indicator)
基本频率显示器 (Fo-显示器)

基本频率显示器可辅助教授音调、语调及发声。

(5)
Vocal II and Visi-Pitch
Vocal II 及 Visi-Pitch

Vocal II 及Visi-Pitch 能用图像展示声音的特徵 (喉音、音质、音调、强度、音节轻重等)。音调和强度的迹线可独立或同时显现,使儿童能够把自己的发音和教师的发音作比较。

(6)
Converted Toys for Speech Teaching
用改装玩具辅助言语教学

以声音操作的改装玩具,例如会跳的小狗、会玩乐器的大象等,可以鼓励儿童发声和改善他们控制呼吸的能力。

(7)
computer system
电脑系统

特别设计的硬件及软件可辅助言语治疗。例如以动画的方式就儿童说话的各方面特徵作有意义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