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習目標



 

2.1          自理課程的學習總目標

使學生能夠照顧自己,減輕對他人的倚賴;同時學習適應不同環境,以準備日後過獨立生活     

 

(1)表達個人的需要

(2)認識、善用及處理日常用品

(3)運用基本的自理技巧和步驟,照料日常的起居飲食和個人

(4)能在不同環境和日常生活中,運用已有的自理常識

    (5)培養合作的態度

          (6)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禮貌

(7)注意和遵守安全規則

 

 

 

2.2         自理課程的學習範疇

  自理課程的學習項目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學習範疇:

            (1) 「飲食」

            (2)  「如廁」

            (3)  「穿脫衣物」

            (4)  「個人整潔及生」

            (5)  「家居生活及技能」

(6)  「校內及校外安全知識」    

 

 

 

2.3          學習目標的分層架構

學習目標說明了學習方向及學習重點,反映課程範圍內最主要的學習項目。這些目標可概括或具體地序列於每一分層架構。從課程總目標起,下至課程學習範疇目標,以至學習重點或重點細分的分層結構。學習目標並沒有按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細分,然而各範疇的學習目標都盡量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顯示由小一至中三整個課程所涉及的自理知識、技能、有關的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請參閱下圖附錄三「自理(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學習重點細目」)。

 

自理課程的學習目標分層架構如下:

 

 

自理課程

總目標

 

 

 

 

 

 

 

 

「飲食」

範疇

學習目標

 

「如廁」

範疇

學習目標

 

穿脫衣物」 範疇

學習目標

 

「個人整潔及生」

範疇

學習目標

「家居生活及技能」

範疇

學習目標

「校內及校外安全知識」

範疇

學習目標

 

「飲食」

範疇

學習重點

 

「如廁」

範疇

學習重點

 

穿脫衣服」 範疇

學習重點

 

「個人整潔及生」

範疇

學習重點

「家居生活及技能」

範疇

學習重點

「校內及校外安全知識」

範疇

學習重點

 

 

 

2.4         設計校本自理課程的考慮因素

 

學校可根據下列因素,設計校本自理課程及選訂個別學生的自理學習目標:

-校本課程的編排

-學生的能力、年齡、學習需要及生活需要

-家長的要求及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

 

2.4.1  校本課程編排

 

(1) 課程模式

王文科1(1993)指出,根據Haring & McCormick(1990)、Kirk & Gallagher(1989)及Orelove & Sobsey(1987),為多重障礙學生設計的課程模式有下列幾種。學校可按校本課程模式,選用及編排自理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重點細目。

 

1王文科(1993)。《特殊教育導論  第九章 多重障礙者之教育》。心理出版社。台灣


(i) 發展性模式

課程應以一般學生的發展程序為依歸。如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出現困難,做法是重訂或細分學習目標。

 

 

(ii) 環境規劃模式或生態規劃模式

 

把課程分為四個領域

(家居技能、休閒活動、社區生活、職業訓練)

訂定現時與預計未來的生活環境,以及所需的生活技能

(學校、家居、庇護工場、日間護理中心等)

將每個主生態環境細分為次生態環境

(課室、廁所、飯堂、睡房、工場等)


確定每個次環境中的相關活動

(學習、如廁、吃飯、睡覺、工作)

確定活動所需的技能

(聆聽和理解指示、作出回應、記憶、思考、運用、坐、站、

穿脫褲子、洗手、運用食具等)

運用特殊教學策略教導學生

 

 

 

(iii) 個別化課程連續模式

在同一時間引導學生學習各種自理的技能。例如:(1)注視及嗅到桌上的食物(感覺);(2)知道食物是可以吃的(認知);(3)用表情、眼神、手勢、溝通圖、聲音或言語表示需要食物(表達/溝通/語言);(4)伸手拿取食物(動作)。上述過程包含了感覺、認知、語言及動作等不同的學習內容。

 

 

 

自理只是一個統稱,因應校本課程的編排,自理的學習可透過不同形式進行。基於學習目標的選訂及內容的比重,涵蓋自理學習範圍的名稱亦有異,例如:日常生活技能、獨立生活技能;亦有不少學校在生活流程中讓學生學習自理,或設計跨學科課程,例如:統整自理及社適;在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中滲入自理的學習元素等。

 

 

(2) 學習目標的性質和延展

訂定校本課程模式後,學校可按下列建議,為不同能力和需要的學生,選訂及規劃延展學習目標的方向及範圍。下表闡述自理學習目標的性質及延展建議。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舉隅

 

l     

基本生活/生存技能

 

吞嚥

 

l     

從個人伸展至家庭、學校及社會

 

從基本的吞嚥技巧至按不同場合、時間和身體狀況,進食適當的食物

 

l     

從基本能力至使用器具輔助

 

 

從吞嚥至使用匙羹

 

l     

從使用基本技能、器具和設施至注意安全問題

 

 

懂得吞嚥,能使用不同種類的食具和注意使用食具的安全

 

l     

由簡至繁

 

先學習匙羹的獨立使用方法,再學習匙羹和筷子的配合使用

 

l     

由認知開始至發展技能,或由技能開始發展至認知

 

先認識食具的位置、形狀和用處,才練習使用技巧或先練習使用食具,繼而認識它的特質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舉隅

 

l     

在不同的情境中重複學習重要的知識和技能

 

 

在小食、午膳、生日會時使用食具

 

l     

由常見的事物/常用的技能伸延至較少見的物件/較少用的技能

 

 

先學習使用個人食具/常見食具(匙羹、叉),再學習使用其他用具(用鉗子破開硬殼、用開瓶器開酒樽)

 

l     

從運用基本能力至高層次思維技巧

 

運用手眼協調能力,先練習用叉和匙羹,然後判別舀湯時要用匙羹,不可用叉

 

l     

從基本知識及技能至態度及價值觀的培養

 

從運用所學的進食技巧,保持個人儀容及桌面清潔,伸延至用膳後與家人一起清潔食具時表現主動、積極和合作

 

l     

從基本知識至實況應用

 

學習使用食具的基本技巧至實際環境中,例如:快餐店、酒樓、飲宴、西餐廳、特色餐廳內使用食具

 

l     

與其他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相同或相關的項目

 

到酒樓用膳時應有的禮儀(社適)、遵守在特別室內的安全守則(家政、工藝等)(請參閱「參考資料」)

 

l     

從學校學習至家居/社區應用

 

在校用膳後清理桌面,至在家用膳後幫助家人收拾碗筷

 

2.4.2. 學生的能力、年齡、學習及生活需要

 

學校在學期初為每個學生選訂學習目標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l     學習內容必須全面,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獲取相約的學習經驗。

l     課程應配合學生目前及未來的需要;智能、肌能、心理及生理發展,以及個別學生的學習方式等。

 

示例(一):因應學生的能力,編訂學習重點(「飲食」學習範疇)

認知能力強、肌能弱             認知能力強、肌能強

l      透過自理訓練加強肢體功能

(例如:握匙進食)

l      發展剩餘肌力,表達自己在自理方面的需要

(例如:運用不同方式向別人表示自己在飲食方面的選擇)

l      發展及提升認知能力

(例如:認識健康飲食的重要、認識在飲食時遇有不適時的處理方法)

l      培養良好的自理習慣和態度

(例如:餵食時有合作的表現、進食時注意儀容)

 

l      提升認知方面的學習

(例如:選擇生的食物)

l      提升與飲食有關的技巧

(例如:學習同時使用刀叉、碗筷)

l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態度

(例如:珍惜食物、進食時保持心境平和)

 

l      透過自理訓練加強肢體功能

(例如:學習控制手肘動作)

l      發展剩餘能力,維持基本的自理能力

(例如:合唇及吞嚥訓練、味覺刺激)

 

l      加強認知方面的學習

(例如:辨別食物、食具;進食的步驟)

飲食的基本安全知識(例如:可吃和不可吃的東西)

l      訓練日常起居飲食的技巧

(例如:使用常用及基本食具的技巧)

l      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態度

(例如:飲食時安坐、餵食時有合作的反應、有禮貌地拿取食物)

 

      認知能力弱、肌能弱                                 認知能力弱、肌能強

 

註:上圖的虛線部分表示四個象限的界線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學校只宜利用上述象限大致釐訂學生在智能及肌能方面的能力。

示例(二):因應學生的年齡、弱能情況、心智及生理發展、實際及未來學習及生活需要,選訂學習重點

 

小學低組(年齡較小的學生學會照顧自己,減少對別人的依賴)

l     認識食物、如廁地方、衣物、身體各部分及基本的保護方法

l     進食的技巧及所需用具

l     穿脫常用衣物,例如:內衣褲、校服、便服、鞋襪

l     如廁的基本技巧

l     遇到困難及在有需要時,懂得向人求助

 

小學中組至高組(配合學生的成長及為學生踏入青春期作好準備)

l     食物的安全及選擇

l     飲食的基本禮儀

l     穿脫各類衣物(例如:手套、皮帶)

l     及放置衣物

l     如廁的生習慣

l     清潔身體及保持個人生的習慣

l     認識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變化

l     清潔家居的基本技巧(例如:與家人合作,清潔家居/個人物品)

l     認識在校外場地/公眾地方的常用設施(例如:電梯、升降機)

l     學習保護自己,免受侵犯

 

中學組(準備學生離校過獨立生活、職前訓練、適應及融入社區生活)

l     在不同場合飲食的禮儀

l     均衡飲食及運動的重要性

l     簡單的食物烹調方法

l     因應不同的社交場合、自己的喜好,選用/選購及配襯衣物及裝扮自己

l     懂得使用公眾廁所內的不同設施

l     使用基本的個人日用品護理自己的身體及保持身體清潔

l     裝嵌簡單的家居用品

l     美化家居

l     清洗及曬晾衣物

l     認識各種戶外活動的安全措施

l     提防陌生人

l     應付突發事件的方法

 

2.4.3  家長的期望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長對學生在校學習的要求亦有所不同,不少家長重學生的社交發展多於基本的自理技巧。因應學生的家居環境及學生離校後的出路等,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會抱有不同的期望。

 

下圖建議學校訂定學生的整體學習目標或自理學習目標。這種發展模式需要家校合作及全校參與。學校可為每個學生訂定適合他們的生涯規劃。在學生入學時,學校與家長商討,共同訂定學生的整體學習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及短期目標,有系統地規劃學習的內容、環境/情境及策略等,並定期檢視學生的進展,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包括知識及技巧的掌握,基本及/或共通能力的發展,以及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等。(請參閱第六章「學習評估」)。

 

 

 

 

2.5         總結

不論學校如何設計校本自理課程,都應注意下列事項:

 

l     課程要連貫及全面,以免不斷重複或遺漏某些學習重點。自理課程及跨學習領域的連貫性,有助學生建立概念的架構、聯繫意念、從不同角度觀看事物、建構知識、增進經驗和作出判斷。

 

l     充分利用校內及校外資源,包括學習時間、空間、環境、人力及教學資源等,提升學習成效,促進學習轉移,使學習經驗變得更有用、真實和有意義。

 

在校本課程及學生個別學習計劃的發展下,自理與其他學習範疇或學習領域,都應按學生的整體學習目標作出規劃。學習也不限於課節、場地及自理教師的指示。有關如何有系統地根據自理的學習目標,安排學生何時、何地、在何種情境下及由何人指導學習自我照顧,下一章會作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