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 (特殊教育需要)教學指引

目錄

引言
自理(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綱要專責委員會成員名單
第一章     簡介
1.1  背景
1.1.1     自理課程發展的歷史背景
1.1.2      課程改革對自理課程的影響 
1.1.3       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對自理課程的影響
1.2     教學指引的內容及附加資料
第二章      學習目標
2.1     自理課程的學習總目標
2.2     自理課程的學習範疇
2.3     學習目標的分層架構
2.4     設計校本自理課程的考慮因素
2.4.1     校本課程編排
2.4.2     學生的能力、年齡、學習及生活需要
2.4.3     家長的期望
2.5     總結
第三章     學習內容
3.1 學習自理的各種方案
3.2 串連學習內容,培養基本能力、共通能力、態度及價值觀
3.3 學習單元的設計
3.3.1     單元化課程設計
3.3.2     跨學科/學習領域課程設計
3.3.3     生活流程
3.3.4     螺旋式的課程編排
3.4 總結
第四章        學習策略
4.1   教導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信念
4.2  自理的學習階段
4.2.1               初學階段:(認知)
4.2.2               熟練階段:(掌握)
4.2.3     運用層次:(達標及運用)
4.2.4     鞏固學習
4.2.5     提高類化能力
4.3 各種學習策略模式
4.3.1               學習途徑 
4.3.2               行為學派 
4.3.3               建構主義/認知學派 
4.3.4               引導式教育 
4.4採用上述學習策略模式須注意的事項 
4.4.1     採取開放性的教學態度,容許合理的行為表現 
4.4.2     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習 
4.4.3    
4.4.4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4.5 總結 
第五章     學習評估
5.1 教師在評估中的角色
5.2 評估的目的    
5.3 評估的步驟 
5.4 評估模式    
5.5     結合學習及評估活動
5.5.1     認知性的評估 
5.5.2     技能性的評估 
5.5.3     共通能力的評估 
5.5.4     態度及價值觀的評估
5.6     評估準則 
5.6.1     訂定評估準則
5.7     實作評估    
5.7.1     實作評估的特色
5.7.2     進行實作評估的步驟
5.8     評估報告
5.8.1     評估報告的目的
5.8.2     評估記錄
5.9     其他注意事項
5.9.1               學習與評估的關係 
5.9.2               評估資料回饋教與學
5.9.3               家校合作
5.9.4               校內專責人員的合作
5.10  總結
第六章    總結
附錄一    自理課程內容與其他學習領域的關係(示例) 
附錄二    自理課程與共通能力的關係 
附錄三    自理(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目標分層結構圖 
附錄四    Forgaty的十種統整課程方式
附錄五    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特性及有關的學與教策略建議
附錄六    檢視校本自理學習目標與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及創造力的關係(示例)
參考資料 
自理(特殊教育需要)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學習重點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