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列印此頁
目錄
 
8 有效益的家課
 
本章是《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的其中一章,內容如下:
8.1 背景
8.2 本章目的
8.3 家課在學習、教學與評估循環中的作用
8.4 設計有效益的家課
8.5 家課質與量的平衡
8.6 對學生的指導與回饋
  8.6.1 指導
  8.6.2 回饋
8.7 制定整體的學校家課政策
8.8 家長在家課方面擔當的角色
附註
參考文獻
 
 
8.1 背景
 
學生的家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向來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關注的課題。自推行課程改革以來,大多數小學已參考教育局的指引,制定整體的校本家課政策。綜合十年所見,家課的設計日趨多元化,既配合課程的發展方向,又能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更有效發揮家課的功能,學校須平衡家課的質與量,定期全面檢視,整體規畫,讓各學習領域或科目得以互相配合,進一步完善學校家課政策。
 
 
8.2 本章目的
 
* 說明家課在促進學生自學方面的作用
* 進一步說明教師應如何設計適合學生能力的家課,以及如何有效指導和回饋學生的家課
* 建議學校安排家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家長擔當的角色
* 說明應如何平衡家課的質與量
 
 
8.3 家課在學習、教學與評估循環中的作用
 
學校及老師應善用有效益的家課,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延展學習,並鞏固課堂所學,加強對課題的理解,建構知識。推行完善的學校家課政策,將有助發揮以下各種功能:
* 既鞏固課堂學習,又讓學生為新課題作準備,促進自學。
*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問題,繼而尋求解決疑難的方法。
* 讓教師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調整教學計畫及策略,提供適時回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有效回饋課程的規畫與實施。
* 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從而能適時作出支援。
* 讓家長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攜手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
 
 
8.4 設計有效益的家課
 
計畫周詳而精心設計的家課,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探究問題,應用所學,同時可讓學生學習承擔責任,建立自信及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優質的家課更能有效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又能激發他們訂立目標,追求卓越。
 
設計有效益的家課時,應注意下列各項:
* 目標明確:配合學校課程,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一份家課不應涵蓋過多概念。此外,家課所定的目標和要求,應是學生容易掌握的,不會過深或過淺,並能激勵他們盡力做好。
* 加強閱讀:致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為終身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 多樣化:採用不同類型與方式的家課,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通過提供饒富趣味和具挑戰性的課業,例如實驗、調查,自由創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發展他們的獨立和創造精神。教師可安排學生就觀察或與父母及朋友討論所得,作口頭報告,又或以模型製作及其他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或方式作為家課。
* 重思維協作:家課設計應能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並加強他們對特定主題的深入理解;或通過小組合作的家課,發展學生的溝通、組織與協作能力。
* 生活化:安排學生較熟悉的情境和主題,能把課堂所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連繫起來,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 運用學習資源:教導學生善用不同的學習資源,例如圖書館及其他社會資源、互聯網、電子學習平台等,從而發展他們學會學習以至於獨立學習的能力。
* 具彈性又具針對性:相同的設計可配以不同的要求或彈性安排,務求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及特性;同時又可藉此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表現,以便協助他們解決疑難。
* 適量而具意義的記誦:教師可適當地選擇背誦或其他形式的記誦方法,例如,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欣賞、記誦,以助學生打穩語文根基。
* 調節學習進度:以家課協助學生計畫及調控自己的學習進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家課,如專題研習,閱讀報告等,能讓學生計畫自己的工作進度,鑽研感興趣的課題,把不同的資料、意見及觀點融會整合。
 
示例示例
示例一
某小學設計了「自選主題閱讀紀錄冊」,讓高小學生能主動地選擇主題、計畫和運用合適的思維策略,把閱讀所得的資料整理及記錄下來,最後在預算的時間內達到個人設定的目標,經歷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同時,學生可選擇獨自或與同學協作完成,有助於照顧個別差異。
自選主題閱讀紀錄冊
 
示例二
數學科工作紙有數學教師在教授個別課題之前,給予學生預習工作紙,提示預習的步驟,並附有溫習口訣、實踐練習和自我評估,可有效地幫助學生預習。
 
學校可以因應辦學理念、課程發展目標及學生需要而規畫家課政策,並通過不同的家課設計以達至不同的學習目標及果效。表8.1是一些家課的設計及其特點舉隅:
 
表8.1 家課的設計及其特點舉隅
家課設計 特點
學習規畫或生活規畫等設計 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閱讀習慣;同時也培養他們的自律、自我反思、負責、愛學習等正面的態度和價值觀。
跨學科或主題式的家課設計 提供機會讓學生連繫概念,培養思考能力,發展探究精神,並能在不同情境應用所學到的各種知識、能力和態度。
多元化連繫生活的設計 讓學生因應需要選擇參與的數量與深度,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反思與行動 反思與行動
* 你學校的家課在設計上有何特點?怎樣才能進一步改進家課的設計,以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 搜集各科不同類型的家課設計,當中有哪些既富趣味、具挑戰性,而又能啟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8.5 家課質與量的平衡1
 
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學校可通過適量而有效益的家課,啟發學生學習,並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使他們樂意地去完成。為此,學校在為學生安排家課上須留意以下各項:
* 學校須整體規畫家課政策,鼓勵各科組互相配合。可由副校長或小學課程統籌主任負責統籌及協調各科的家課分配原則,並監察執行的情況和成效。
* 可委任各班的班主任負責與科任教師協調各班的家課量,避免在個別日子出現過量的家課。
* 在各學習領域或跨學習領域推行專題研習時,教師需留意各級各班專題研習的總數量是否合宜。
* 現時家課形式愈趨多樣化,包括工作紙、預習、做筆記、資料搜集、閱讀報告、口頭練習、剪報、繪畫勞作等等。在制定家課政策時,學校宜總結過往經驗,兼顧質與量的平衡,盡量安排有助學生鞏固和促進學習的家課;而機械式重覆抄寫的家課,例如抄寫課文或字詞、書法練習等,必須因應學生程度和實際需要而小心安排,避免過量。
* 有效益的家課,乃指不單能於課後誘發學生自學,且能在鞏固所學之上適當地連繫下一課的學習內容/問題。在終身學習的大原則下,優質的家課應該「有機地」融入學生的課後時間和環境中,促進他們長遠的學習動機,而不是要「佔據」他們的校外生活。
* 學校應靈活編排時間表,鼓勵教師善用相連教節、導修課及班主任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完成部分家課,以減輕家課壓力,使他們享有更多課餘空間。
 
反思與行動 反思與行動
* 你認為學校的家課政策如何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正面的價值觀?
* 你認為各級學生每天的家課量適當嗎?不同科目的教師可如何互相協調,以確保給學生的家課量不會過多,以致未能享受家庭生活以及體藝活動?
* 你的學校如何為教師訂定家課設計和家課佈置的守則?怎樣進一步幫助教師在家課設計的質素與數量上取得平衡?
* 在家課安排方面,為鼓勵學生做家課時更專注,以及實踐時間管理,有學校會就每份家課建議所需時間,供學生及家長參考。你認為這做法可行嗎?
* 為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有學校會因應學生的實際需要,在與家長充分溝通下,採個別模式處理。你認為這做法值得借鑑嗎?
* 有學校為探討功課量對學生造成的實際負荷,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以適時調整家課政策。你認為這做法有效嗎?
 
 
8.6 對學生的指導與回饋
 
8.6.1 指導
 
* 教師必須確保學生知道家課的意義和目的,乃是要幫助他們提升學習的效能。每學年初,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校對家課的要求。有些教師會與學生簽署一份學習約章,訂定學生在該學年自己期望達到的目標,而雙方對家課的要求,例如,要有良好質素及需準時完成,也可成為約章中的一部分。
* 教師安排家課時,須有充分的指導及說明,以確保每一位學生均掌握教師的要求和明白完成功課的方法。
* 學校應設法鼓勵學生完成家課。若學生經常不能完成家課,學校及教師應了解背後的原因,或要求家長協助,並調配各種資源盡力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以完成家課。
* 學校應訂定支援計畫,以幫助不同需要的學生,例如:「同儕互助計畫」、「師兄師姐計畫」;為有特殊需要或在學科學習上未能跟上進度的學生,安排調適措施;在上課前或放學後設家課輔導小組等,都能正面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 學校需讓家長知道,在輔導子女家課方面,學校對家長參與及配合程度的期望。
 
示例示例
示例一
家課問卷調查某小學通過不同渠道,如「家長須知」、「家長學堂」、「家長也開學」、「家長手冊」,加強家長教育,增加他們對學校課程及家課的認識,使他們明白如何適當地支援子女學習。此外,學校透過「家課問卷調查」,與家長共同檢視各級及各科家課量,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並且有效地評鑑家課政策。
 
示例二
家課調適紀錄表某小學實施「全校參與」支援學生的政策,並為照顧在學習上有需要之學生,訂定適切的家課及評估調適策略。教師亦會就個別家課調適計畫與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和參與學習支援。
 
8.6.2 回饋
 
* 給學生具體而具建設性的回饋,有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強、弱項,懂得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表現,才能提升學習成效。
* 除了分數、等級和評語,可用具體清晰的建議提供回饋,有些教師也會在網上平台為學生提供學習回饋。
* 應多勉勵及讚賞學生,肯定學生為改善學習而付出的努力,鼓勵他們嘗試解難及發揮創意,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建立自信。
* 同儕回饋可使學生學習如何評價自己及他人努力的成果,亦有助培養他們欣賞他人與接納不同意見的正面態度。
* 鼓勵學生自評,了解個人學習進度,明白自己的不足,從而調節學習計畫和策略。
* 讓家長參與回饋,有助學生從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而家長的肯定及支持,可激勵學生奮發進取,並促進親子關係。
 
示例示例
某小學中文科教師在原稿紙的上半部加設表格,設置「教師評語」、「同學評語」、「學生自評」及「家長回應」四欄,收集多方回饋,鼓勵學生在全面聽取意見後,完善寫作技巧。
 
反思與行動 反思與行動
* 就家課指導方面,你的學校可如何因應學生的家庭背景或學業表現,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支援?
* 你的學生通常在家課方面遇上哪些困難?學校可以怎樣激勵學生解決上述困難,學得更好?
 
 
8.7 制定整體的學校家課政策
 
在適當的情況下,校方應與教師、家長、輔導教師或教育心理學家充分溝通,聆聽並接納不同持份者,包括學生的意見,以制定學校整體的家課政策。制定政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家課設計應能達到學校課程的目標,如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及責任承擔;同時需配合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要,如初小早期應盡量安排簡單的家課,較高層次的研習技巧可在高年級循序漸進地滲入家課內,讓學生逐步掌握。
* 在訂定各級各班的家課種類和數量時,必須考慮學生在課餘需要空間參與其他活動。
* 學校應定期檢視家課政策,以配合學生及課程發展的需要;並應就家課的質量、類型及均衡性,與各科教師互作評鑑,並考慮家長的意見。
* 當學生在完成家課方面出現問題時,學校或教師應盡早通知家長,以便找出解決方法。
* 學校應在學年初,向家長及學生詳細解釋家課政策、具體實施安排和適當的家長支援策略;亦宜經常與家長溝通,幫助他們明白家課的目的,說明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及配合。
 
示例示例
某小學為定出小二數學科的家課策略而進行行動研究。他們認為家課不但可鞏固學習,更能培養創意。以下是他們訂立的三項原則及得出的成果:
* 不強調紙筆家課的重要 → 提升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及心算能力。
* 加強做家課時的互動與溝通 → 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子女及同儕之間的關係,都得到改善。
* 鼓勵學生主動報告在家課上獲得的學習成果 → 學生更樂於展示自己的創作及分享成功的經驗。
 
 
8.8 家長在家課方面擔當的角色
 
學生主要在家裏完成家課,學校必須讓家長明白,他們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習慣和學習技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方應透過不過渠道與家長保持溝通,例如,家長教師會、家長晚會、家長日、通告與學校網頁資訊等,向家長建議各種指導子女家課的方法。
 
至於家長在子女家課上所擔當的角色,建議如下:
* 學校應幫助家長明白家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以便適當地指導子女,而非替子女做家課,應培養他們承擔責任的態度。
* 家長可協助子女安排固定的家課時間,營造一個有助學習的環境,例如,關閉電視,減除滋擾;又可協助子女培養作息有序的良好習慣,按家課的要求及緩急優次,分配時間,及早開始,依時完成。
*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及要求要合適,多了解子女的困難及需要,以便適時支援;也要多關心子女,多欣賞及肯定他們的努力。當子女遇有挫折,應予以接納和鼓勵,並可多用「為何」、「如何」、「有何意見」等方式,引導子女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 家長要確保子女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以進行課餘活動,例如閱讀、運動、遊藝等,確保他們身心均得到全面和均衡的發展。
* 學校安排的全方位學習活動或親子學習活動,需要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可引導子女反思及分享學習成果。
* 家長應善用不同的溝通渠道,與教師保持連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態度、習慣及表現等,並透過教師給學生的家課回饋,多了解子女的長處及短處,從而協助他們改進,進一步發揮所長。
* 為協助子女認識個人在學習及自我照顧方面的責任,並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長可參考以下方法,協助子女自小養成自行完成家課及收拾書包的習慣。
  例如,家長可指導子女善用手冊內的「家課日誌」,先計畫做各項家課的先後次序,完成每項家課後加上標示,再依照家課日誌及上課時間表自行收拾書包,這樣便能有效培養子女的責任感及時間管理技巧。
  手冊家課日誌
* 家長可參考《有效益的家課-家長錦囊》單張,配合學校的家課安排,促進子女的學習,發展潛能,並協助子女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承擔責任。
 
     
 
本局2011年出版的《有效益的家課-家長錦囊》單張,可從「教育局>課程發展>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網站下載,網址為:
有效益的家課 – 家長錦囊
 
     
* 家長可參考《如何協助子女減輕書包重量》單張,培養子女收拾書包的習慣,以提升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能避免書包過重。
 
     
 
本局2014年出版的《如何協助子女減輕書包重量?》單張,可從「教育局>課程發展>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網站下載,網址為:
如何協助子女減輕書包重量
 
     
 
反思與行動反思與行動
* 就家課政策方面,你的學校有何改進學生學習的新建議措施?
* 教師、家長及學生各方應怎樣合作,才能幫助學生藉着家課促進學習果效?
 
 
附註
1 由於現時的家課形式愈趨多樣化,實難以訂定一個「一刀切」、量化的上限要求:據近年研究顯示,大部分小學生認同教師有給予他們不同類型的家課,過量的機械式抄寫現象已得到改善,故此本指引刪去2002年版本的家課量上限的要求(即初小學生每日書寫練習的家課,不應超過30分鐘;高小學生每日書寫練習的家課,不應超過60分鐘),轉由學校依據校本方針協調各班的家課量。
 
 
參考文獻
所列參考資料非遍舉無遺,以下只列出部分,供讀者參考。
書刊
張國華、康慶祥、葉建源(2000)。香港小學家課研究。香港:教育署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取自
http://www.chsc.hk/section1_5_2.php?lang_id=2
 
Aubey L.W., Fehrmann, P.G., Keith T.Z., Pottebaum, S.M., & Reimers, T.M. (1986). Parental Involvement, Homework, and TV Tim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High School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8(5), 373-380.
 
Cooper, H.(2001). The Battle Over Homework: A Common Ground For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Parents.(2nd ed.).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Epstein, J.L.(1983). Homework Practices, Achievements, and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port No. 26). Baltimore, M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01322)
 
Guskey, T.R. (2003). How Classroom Assessments Improve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Using Data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 60(5), 6-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cd.org/publications/educational-leadership/feb03/vol60/num05/How-Classroom-Assessments-Improve-Learning.aspx
 
Hausner, L., & Lee, C. (1987). Homework Without Fears. New York: HarperPerennial.
 
Chick Moorman and Thomas Haller (2011). Is Your Child’s Homework Worth Do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oxfordacademymi.com/montessori_schools/parents/is-your-child-s-homework-worth-doing/
 
Lee, C. (1993). Teaching Responsible Homework Habits Grades 1-3. Santa Monica: Lee Canter & Associates.
 
Lee, C. (1993). Teaching Responsible Homework Habits Grades 4-6. Santa Monica: Lee Canter & Associat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2011).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sition Paper: Assess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nedu.govt.nz/theMinistry/PublicationsAndResources/AssessmentPositionPaper.aspx
 
Paulu, N. (1998, February). Helping Your Students with Homework: A Guide for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pubs/HelpingStudents
 
Smith, I.D. (2003). Homework and Coaching. In Keeves J.P. & Watanabe R.(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p. 755-757).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cherer, M. (2010). What Makes Kids Do Good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Giving Students Meaningful Work, 68(1), 7-7.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cd.org/publications/educational-leadership/sept10/vol68/num01/What-Makes-Kids-Do-Good-Work%C2%A2.aspx
 
Strauss, V. (2006, September 12). As Homework Grows, So Do Arguments Against It. 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09/11/AR2006091100908.html
 
U.K.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8). Th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Strate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standard/publicationdetail/page1/DCSF-00341-2008
 
Vatterott, C. (2010, September). Five Hallmarks of Good Home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Giving Students Meaningful Work, 68(1), 1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cd.org/publications/educational-leadership/sept10/vol68/num01/Five-Hallmarks-of-Good-Homework.aspx
 
Vosniadou, S. (2001). How Children Learn. Brussels, Belgium: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ibe.unesco.org/publications/EducationalPracticesSeriesPdf/prac07e.pdf
 
Wahlberg, H. J. (1985). Homework's Powerful Effects on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7), 76-79
 
網址
有效益的家課-家長錦囊
 
如何協助子女減輕書包重量